2022年丹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8日丹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市长 郝建军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6日
信息来源:丹东市政府网站
【 字体: 】? 【打印文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丹东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丹东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丹东振兴发展步入向上向好的道路。这四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推进全面振兴,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8%,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开工585个;内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8%、8.6%,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小浆果、畜禽、水产品3个百亿元产业链,特色农业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做大做强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54户、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79户。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增A级以上景区11处,建成服务业集聚区9个、特色商业街13条,实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

  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四级全覆盖,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86项,5G办税、智慧人社、无人警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改革事项全省领先,市场主体增加6万户。创新园区体制,设立园区办,新增省级园区4个,市级以上园区全部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重大开放平台申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进口来源地扩大至东北亚五国,获批全国首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丹东展现新貌。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新建农村公路1482公里、供电工程1790项、饮水工程578处,卫生厕所普及率90%,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村75个。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首位,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城市黑臭水体清零。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明显,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市,“丹东蓝”“丹东绿”成为城市名片。

  推进共同富裕,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5.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养老金“十七连涨”、最低工资标准“十连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亿元。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域,新改建中小学23所,组建教育集团63个,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启动市中心医院综合楼、第六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58个、村文化广场158个、城乡体育健身设施446套。建设改造道路63条、桥梁37座、广场5个。改造老旧小区176个,加装电梯54部。新增停车场5个、停车位1.9万个。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推进风险防控,平安建设成绩斐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压实四方责任,实行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守好阵地、守住城门、守牢国门,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科学应对、有效防御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圆满完成丹东港破产重整,丹东港口集团和临港集团挂牌运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打掉黑恶势力50个,万人发案比始终处于全省低位,边境地区平安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时刻完成阶段性任务、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以“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动摇,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趋向明朗,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9%。

  一是着力稳增长,有效投资全面扩大。紧盯“3个400亿”目标,高位推动、专班推进、定期调度,投入项目前期经费50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聚焦“两新一重”,严把“两高”项目入口关,开展春秋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3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庙沟抽水蓄能电站、本桓宽高速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4.5亿元,获批资金项目全部开工。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02公顷。根据产业链条和项目库,制定招商图谱,组建园区招商公司,深入对接华为集团、嘉寓集团、国测集团等知名企业,引进项目423个,铭笙热电、凤凰云端智慧小镇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开工;开展科技主题招商4次,落地平台类、“盟榜带”类项目30个,打造科技引领高质量招商全省样板。

  二是着力调结构,三次产业稳步向好。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三篇大文章”为统领,梳理“12+30”条产业链,建立“专班+产业链+分链”的链长制。市领导带头助企惠企,深入重点企业现场办公500余次,推进“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实施技改项目82个,总投资138.5亿元;设立3000万元工业专项资金,支持31个门类制造业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全省第一。加快“数字丹东”建设,实施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6个,完成华洋纺织二级节点建设,思凯科技、华通测控入选工信部上云典型案例,首钢硼铁、五龙金矿智慧矿山建设全省领先。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23个项目获得中央和省“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支持,育成中心成为省重点建设科技园区;2户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省级创新平台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新增数量分别增长2.4倍、1.75倍、4.5倍,技术合同交易额翻一番。工业投资拉动效果明显,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持之以恒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20.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7800亩,实施黑土地保护7.5万亩,粮食总产量11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辽丹黑猪”成为辽宁首个通过国审的生猪新品种,种植业、畜牧业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8%、96%。县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丹东零点食品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林产品交易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丹东,宽甸成为全省唯一省级森林经营碳汇试点县。多措并举推动服务业加快复苏。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抗美援朝纪念馆影响力,对游客开放“丹东舰”,设立17处红色旅游打卡地,2条旅游线路入选建党百年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开通红色公交专线,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突出历史文化元素,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九纬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天桥沟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丰富旅游“后备箱”,增设商品体验区16处,旅游总收入增长18.5%。出台《丹东市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开展主题促销活动20场,举办第二届电商直播节,带动消费8亿元。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着力促合作,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加快融入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高标准制定丹东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与扬州、东北东部城市开展多领域合作。以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引领对外开放,启动丹东港互市贸易区建设,大东沟互市贸易区完成省级验收;创新边境贸易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改革,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6家。提升口岸发展能级,新开通国内城市航线3条、海上航线1条。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216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备案,凤城增压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功晋升国家级基地。

  四是着力破难题,改革化险成效显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力开展“四大行动”。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市通办”事项176个,“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5%,实际网办率71.5%;容缺受理事项2069个,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赋予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117个。智慧城市建设高标准起步,获批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大数据中心等项目8个。税务服务平台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成为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靓丽名片。深化各领域改革,市场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成立国企遗留事务管理公司,妥善处置5户重点企业资产。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底线思维,面对海上渔船管控难题,开展“雷霆”行动,实现北斗平台监管全覆盖,拆解销毁违法船只246艘,打击涉海涉渔违法犯罪213人,分别是前3年总和的1倍、12倍。面对保煤保供压力,筹融资5.7亿元改造供热管网、储煤、帮助困难家庭,保障群众温暖过冬。面对金融改革化险重任,成立3个工作专班集中攻坚,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城商行、农商行阶段性“打样”任务,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运用历史思维,以高度责任担当,科学制定方案、引进社会资本、容缺办理审批,重启搁置多年的木都广场项目;多措并举解决爱民沟“回迁难”问题;市属国企全资收购新区大桥口岸股权;国家交办的887件信访积案全部按期办结。

  五是着力强基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口一策”整治入河排污口279个,铺设排污管线21公里,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新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改造花园东路、桃源东路等道路15条,缓解城市北部山区出行难,打通桃源立交桥下道路、仁忠街连接路,完成城市挡墙、桥梁和滨江路悬挑加固工程;改造青年大街等排水防涝管网6处,治理河道72公里;改造供水供热燃气管网134公里,城市老旧灰口铸铁燃气管网更换完毕;新建沿江体育公园,志愿军公园、杜鹃广场成为新地标;调整新区市政管理体制。保持国家卫生城荣誉,完成文明城创建国家测评。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636”工程,新建交通信号灯35处、减速带350条;改扩建村内道路480公里,整改农村户厕1.6万座;加快“集中美连片美”建设,绿化造林5万亩,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58个。

  六是着力惠民生,幸福指数持续提升。高标准完成省市十大民生实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0个。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放低保资金和特困补助3.8亿元,惠及7.1万群众;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险保函制度,农民工欠薪案件办结率全省第一;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8%。教育发展提质增速,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3121个,学位覆盖率88.6%;“双减”政策成效明显,注销校外培训机构236所;新高考改革平稳落地;新增省级特色高中6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丹东一中、新区实验中学主体完工。健康丹东建设扎实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3次,启动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核酸检测166万人次,疫苗全程接种率全省第一,有效阻断进口冷链食品传播渠道,支援大连抗击庄河疫情,全年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取消市域内医保转诊,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全国联网结算。基层中医馆全覆盖。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服务站57个、农村幸福院100所。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主办全国首届长城文化论坛,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项目,建设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84个,开展流动文化服务62场、全民健身活动36场,冰球馆投入使用,东京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勇夺一金两银。开展“百日会战”“两霸一黑”专项行动,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七是着力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肃纪律要求,有序推进市县乡政府换届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269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148件省市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按期办结率、满意率100%。节约型机关创建率95.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工作机制。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深入开展“三落实”专项行动,大力倡导担当作为、激先敦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激发斗争精神,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提升履职本领。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四年来,本届政府在迎接挑战、砥砺前行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强化底线思维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破解重大难题,切实维护了边境平安稳定,实现了丹东“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丹东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坚定的信心在于省委、省政府、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最深厚的底气在于丹东人民的奉献创造!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丹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全体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丹东振兴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落实惠企政策不够精准,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调整不快;大项目、大企业少,投资拉动力和创新引领力不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营商环境领域改革成效与发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开放的力度和水平与建设开放型城市的目标定位不匹配,外资外贸基本盘不够稳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尚有短板弱项;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僵化,干事创业缺乏活力,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市正面临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带来的机遇,面临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突破带来的机遇,面临着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集中凸显带来的机遇。未来五年,我们既要“赶考”、也要“补考”,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对丹东未来充满期待,振兴发展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胸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在机遇中抢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增强振兴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直面问题困难挑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强劲。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经济增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县域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列,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数字丹东、智造强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400户、800户,雏鹰、瞪羚企业突破150户,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市级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形成超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特色农业保持全省领先,“三篇大文章”取得重要成效,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数字政府基本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创取得重大进展。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内外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丹东成为辽宁和东北东部对外开放新前沿。

  区域融合更加紧密。坚持系统思维、协同发力,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持续壮大,东北东部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北部东部地区加快隆起,“一带一区”总体发展布局加速形成。“以港兴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构建起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良性循环格局。

  绿色发展更加持续。坚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聚焦源头管控、过程优化、末端治理、废物循环4个环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城市内河力争实现水系贯通、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9项生态约束性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边海防管控卓有成效,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高,智慧城市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上述奋斗目标,既是丹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挑战的强大动力,需要我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市委“四个必须”要求和六个方面重点工作;需要我们以斗争精神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既要抢抓先机、又要行稳致远,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市党代会擘画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全市上下不懈奋斗的宏大场景,全力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抓实有效投资,牵住稳增长“牛鼻子”

  高质量谋划包装项目。吃准吃透国家政策,精准把握国家投资导向,严把“两高”“双控”项目关口,投入5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建立专业化项目谋划专班,围绕智造强市、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等方面谋划一批产业项目,围绕城市更新、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谋划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全年谋划包装项目600个以上,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项目145个,争取更多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支持范围。

  多举措抓好招商引资。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建立领导干部招商引资通报制度,形成“坐不住、等不得”的倒逼机制。强化精准招商、以链招商,引进主导产业“链主”,引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借力华为集团、赛迪研究院、广东产融等招商平台,围绕防护纺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导入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辽洽会等招商活动,内外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实行“五个一”机制,动态完善“储备、新开、在建、投产”项目清单,市级领导包保100个重大项目,强化项目三级专班调度、全过程管控。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35个,计划总投资1235亿元。实现本桓宽高速、青山湖鲟鱼深加工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凤金铁路提质扩能、东深新型材料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竣工,铭程环保餐具、辽表智能制造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投产,木都广场、新区大桥口岸、佰宏小区等一批历史遗留项目推进取得突破性成效。

  全链条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推动存量土地有序流动和开发利用,鼓励投资主体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工业用地,科学有效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成本。

  (二)抓实创新驱动,做好工业“三篇大文章”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出台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推动优势技术向多行业应用延伸。建立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施“揭榜挂帅”等制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升级育成中心管理模式,建设高端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数字孪生技术和鸭绿江未来实验室。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雏鹰和瞪羚企业15户。完善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深化“带土移植”工程,落实“名校优生”“高校直招”政策,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良性互动。

  以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蝶变。坚持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依托华为等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20户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和无人生产线,打造数字化经典应用场景30个。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深入摸排企业技改潜力,“一企一档”梳理改扩建项目难点堵点,专班推进数字化、绿色化、精益化改造,全年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0个,技改投入不低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加大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力度,打通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以链式思维打造智造强市。围绕产业成长坐标,找准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推动产业链做长做强。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促进“老字号”由硬变软,实施神龙增压器智能工厂二期、易思特中子发生器等一批自主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项目,支持丹东丰能股份上市。以延链补链为重点,加快“原字号”由短拉长,做强辽丰肉鸡产业园和东港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国家级含硼新材料生产基地和黄金采选冶炼基地。以培育龙头为目标,带动“新字号”由小做大,实施盛世北瓷、安顺微电子等一批项目,打造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全年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24户,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户。

  以园区提质夯实工业根基。树牢“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市”理念,实施园区经济总量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以临港产业园区为重点的东北亚五国互市贸易落地加工示范区和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以东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海洋经济示范区,以合作区、高新区和凤城、金山、前阳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纺织服装和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以宽甸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优先保障园区项目用地,推行工业园区用地弹性出让和“带方案”挂牌机制,全力破解工业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全年园区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0个,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

  (三)抓实扩大内需,深度融入经济“双循环”

  激发消费需求。提升传统消费水平,持续开展主题促销活动,稳定居民生活消费,推进汽车、家电更新消费。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扩大天赐未来城等电商直播基地影响力。引导万达广场等商贸企业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打造“云商场”“云展会”“云餐厅”;鼓励华润万家、大商新玛特等大型零售企业向“商品+服务”综合型经营模式转变,满足体验式消费需求。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销,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壮大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抗美援朝出征地”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鸭绿江断桥、河口、第二批民主人士北上登陆地、大梨树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工建设孔雀时间小镇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全力推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天桥沟、凤凰山创建5A级景区。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组织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提炼旅游“后备箱”精品,商品体验区增至18处,扩大“丹东好礼”影响力。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推进东软凤凰医养健康产业园、宽甸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安东老街、浪头港,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个、智慧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

  优化流通体系。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统筹物流枢纽、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骨干网布局建设,健全应急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通全货包机航线。改造提升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农贸市场和商贸中心3个,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支持商超、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业态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个、三级物流配送站点270个;建设市级邮件分拣处理中心和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实现快递“村村通”。

  (四)抓实改革攻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为着力点,开展营商环境监测和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加快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打造“办事靠法治、不用找关系”的金名片。以数据赋能为关键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狠抓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和系统性重构,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真正做到“进一网、能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优质服务为落脚点,完善36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400个政务服务驿站。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全力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理顺市属国企集团管理体制,建立产业基金,整合优势资源。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推进国企差异化考核,提升国资国企综合监督效能。启动公交集团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新型农村经济。

  (五)抓实对外开放,打造协同发展新前沿

  全方位对接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实施开放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统筹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实施方案等支持政策,实现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成立专班向上对接争取,推动更多的上级红利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能级建设各类开放平台。坚持“五同步”申建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和综合保税区,实现政策叠加,确保大东沟互市贸易区投入运营,其他互市贸易区取得突破性进展;配套产业园开展落地加工业务。做大国门湾、红星美凯龙等互市贸易商品二级交易市场,筹办东北亚互市贸易博览会。力争实现互市贸易进口额10亿元、落地加工总规模5亿元。申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企业突破200家、交易额增长20%。推动满族医药外贸基地晋升为省级转型升级基地。利用港口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实现进出口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物流业全面发展,拓展国内外新航线;实施投资7亿元的丹东港20万吨级矿石泊位、粮食泊位改扩建和投资2.5亿元的大东港公用航道维护性疏浚等基础设施项目。

  多维度深化区域联动发展。抓住RCEP实施新契机,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崛起,实施高质量发展项目123个。重点推进丹东至庄河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东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深化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抓好长白通丹陆海通道建设。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对接协作,深化与扬州在经济、文化、旅游、人才等领域对口合作,切实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六)抓实三农发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20.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8万亩,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丹东农科院、丹玉种业参加国家种质库建设,选育推广优质高产品种25个。实施“菜篮子”品质提升行动,启动蔬菜育苗中心建设,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生猪存栏量达45万头;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用好省补贴支持,大力推行渔船“木改钢”,增加养殖用海100万亩,做强水产品深加工业。做大林下经济,启动全国林产品交易中心东北分中心建设。实施特色产品培优工程,普及绿色生产模式,提高草莓等“丹字号”特色农产品影响力。

  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县域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特色乡镇发展。加速乡村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集团建设,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县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在百亿元以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庭院;推进“气化乡村”工程,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同步实施村内道路建设与路域环境整治,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66个。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强化乡村振兴项目和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常态化管理297个扶贫项目,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发挥保险兜底作用,全覆盖动态监测5.3万脱贫人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七)抓实环境保护,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环境空气质量领跑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三水”统筹、陆海联动,实施黄海(丹东段)综合治理,开展城市内河生态补水试点,推进铁甲水库环境综合整治,立标整治48个乡镇水源保护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推广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提升“数字环保”监管能力,实现污染源可测可见可管可控。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森林生态修复2000公顷。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坚持“增气减煤”同步,提升清洁取暖水平。重点发展大健康、绿色农业、特色旅游产业,支持凤城、宽甸包装林业碳汇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辽东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样板。

  (八)抓实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强社区治理,改造老旧小区89个,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改造黄海南北厂周边道路,推进四号干线两侧连接路建设,统筹道路地下管网设施改造项目,减少“拉链路”。建设燃气安全智能监管平台,更换智能燃气表2万台,改造城区老旧球墨铸铁燃气管网50公里;完成华孚热电外迁,争取并网运行;建成城区排水系统调度中心,提高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建设韧性城市。

  完善新区功能配套。提升新区高速公路出口形象,新建沿江休闲健身步道5公里,维修文安路、中心北路;改造国门湾公园、市民公园和英雄广场。开放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启动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实现新区实验中学开学,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主体完工。推动浙商大厦等项目投入使用,繁荣新区商业、聚集人气。

  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统筹推进18项重点工程。加快政务服务、交通运输、就业社保、医疗健康、环境治理、应急指挥等专项领域智慧项目建设进度,打破数据壁垒,将各类平台并入“两中心”,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九)抓实民生事业,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

  提供更普惠的民生保障。坚持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办好10件重点民生实事。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源,促进共同富裕。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增长14%、45%;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农民工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面行动,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取消征收医保风险调剂金,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实现更充分的居民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2个。实施就业人才服务工程,建成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二期项目,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县1个。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发展更优质的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提升课后及假期托管服务质量。推进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推动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创建省级“双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完成朝中体育馆、十七中综合楼建设,丹东一中投入使用。建设教育公共支撑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

  打造更完善的卫生体系。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市中心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第六人民医院交付使用,提升市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加快食品企业追溯体系和药品智慧监管系统建设。

  建设更多元的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编制《丹东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实现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应用全域覆盖。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开展城市“虚拟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试点,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建设城区老年食堂10处。

  营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补齐城乡硬件设施短板,强力整治私搭乱建,提升丹东形象。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挖掘红色文化、边疆文化、民俗文化,建设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完成电视高清化改造,开展群众文化节、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十)抓实风险防范,建设平安和谐新丹东

  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强化政府债务监管,依法依规统筹盘活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加快化解债务存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打非法集资和网络金融犯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稳妥系统推进地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守住公共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横向联防,强化入境口岸管控,严格冷链食品物品全链条防控,应接尽接新冠疫苗,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保持信访形势稳定。建设高水平“平安丹东”,做好重大安保维稳工作。持续推进渔业船舶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打“三无”船舶,强化北斗监管,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新一届政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需要发扬“干”字精神,全力打造实干担当政府。坚定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各级政府系统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吃透党中央精神,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行动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丹东的强烈意愿和能力。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让清正廉洁成为政府本色。依法全面履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依法行使政府规章立法权,健全“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全力做好行政复议全国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主动接受市人大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的审议,全力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强化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规范用权。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新官持续理旧账”,大力弘扬斗争精神,以“事要解决”为出发点,担职担责、拓展维度、集思广益破解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成找方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敬畏事物本来面目,倡导“一线工作法”,到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压实压紧破解难题责任链条,形成闭环推进,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丹东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新征程当有新期待,新期待应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张立兵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